六朝博物馆展出的王丹虎墓志(左前方展柜)和提及谢道韫的谢珫墓志(右后方展柜)
在六朝博物馆“六朝风采”展厅,十多方墓志静默陈列,不仅反映了书法的变迁,更诉说着六朝沧桑往事。其中两方墓志,言及东晋时期著名世家大族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的两位家族长女——王丹虎和谢道韫。今天,让我们透过这两方砖石,结合考古与文献记载,一窥“旧时王谢”背后女性的一生。
时至今日,六朝遗迹几乎毁弃殆尽,隐入历史烟尘。除了阅读图书,普通读者很难对六朝文化有系统的了解和生动的把握,为此,群学书院在多次举办六朝文化讲座、六朝文化研学的基础上,精心策划推出“六朝文脉,魏晋风流:南朝历史文化研学”,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任陆帅副教授作为研学导师,通过专题讲座、实地考察、文本阅读等形式,带领读者全面系统地探寻历史遗存,理解六朝文化,领略中华文化的不朽魅力。
查看详情▽
请来六朝遇见她
展开剩余84%来源 | 博物南京
王丹虎:
终身未嫁的家族宠女
“晋故散骑常侍、特进卫将军、尚书左仆射、都亭肃侯、琅琊临沂王彬之长女,字丹虎,年五十八,升平三年七月廿八日卒。其年九月卅口日葬于白石,在彬之墓右。刻砖为识。”
东晋·王丹虎墓志及拓片
南京市博物总馆藏
王丹虎作为琅琊王氏王彬长女,葬于建康白石(今南京幕府山一带)的家族墓葬中,同时其墓志上未载夫家相关信息,据专家推测她可能终身未嫁。墓志显示,其享年五十八岁,葬于父亲王彬墓右侧,根据其同母弟王兴之的墓志,早王丹虎十九年过世的王兴之葬于王彬左侧。六朝家族墓葬普遍以右、以前为尊,这也突显出王丹虎在家族中备受重视。除墓志外,王丹虎墓出土颇多金银首饰和宝珠等贵族女性用品,足以勾勒出她作为顶级门阀琅琊王氏大小姐的优渥贵族生活。当时士族风行的丹药亦在其墓中得见,琅琊王氏有奉道习俗,王丹虎或受此门风影响。
东晋·丹药原件(上)与复制件
南京象山王丹虎墓出土
南京市博物总馆藏
王丹虎一生历经两晋交替的丧乱,而她的独身,可能源于奉道习俗,亦可能因为时局的动荡。及笄之年,她亲历永嘉之乱,随父王彬南渡建康,依附晋元帝与堂伯王导。然而建康未稳,家难复起,王丹虎突遇堂伯王敦叛乱这一家族变故,其父王彬曾直言斥责。虽朝廷事后追究,但最终家族得以保全。
东晋·铁剪刀及金簪金钗
南京象山王丹虎墓出土
南京市博物总馆藏
身为王彬长女的王丹虎亲历家族荣辱跌宕,其婚姻之事或因此延宕终辍,然以王彬之刚直,加上琅琊王氏作为顶级门阀的深厚实力,若允女儿长留家中,未尝不是对子女人生选择的理解与宽容。
东晋·贵族出行陶俑群
南京象山王氏家族墓出土
南京市博物总馆藏
谢道韫:
一代才女的人生棋局
“······长姑讳(道)韫,字令姜,适琅琊王凝之,江州刺史······”
东晋·谢珫墓志局部及拓片
南京市博物总馆藏
谢珫墓志长达百余字,记载了家族四代的婚宦情况,其中这短短一行,指向了东晋著名才女谢道韫。谢道韫是安西将军谢奕长女、谢安侄女,《世说新语》和《晋书》都记载了她的“咏絮才”和“青绫解围”的风度——她以“未若柳絮因风起”对叔父谢安的“白雪纷纷何所似”,令叔父谢安欣然大笑;丈夫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与人清谈时辩论不过,她在青绫屏风后替王献之解围,为其申说观点,结果宾客辩不过她。正因谢道韫,“咏絮才”成为用来形容才女的典故。
谢道韫不止有才情,更有胆识。孙恩之乱时会稽被攻占,她的丈夫王凝之一味祈神而不设防御,最终与儿子们一同遇害。得知噩耗,谢道韫抽刃出户、手杀数敌,被俘后仍毫不畏惧,厉声救下外孙,其气节令孙恩动容。
清·佚名 谢道韫画像
世人常将“王谢”并称,但陈郡谢氏崛起晚于琅琊王氏,谢安、谢玄凭借淝水之战等军功才将家族推上一流门阀,而琅琊王氏发展自曹魏西晋,王导更在东晋立国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,谢氏与王氏的联姻,可被视为两大门阀之间的政治与社会联合,也具有维护政局和家族利益的现实意义。谢道韫以才智和气度著称,她与王凝之的婚姻,既反映了当时士族通婚中以礼义相结的习俗,也体现出个人在家族与国家关系中所承担的角色。
王丹虎与谢道韫,两位同样是世家大族的长女,却因家族所处层级与发展阶段的不同,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路径。她们的故事,共同映射出东晋贵族政治中的现实——即便同处于士族金字塔顶端,其内部仍有不同的生存策略,并深深影响包括婚姻与人生在内的个体命运。当我们再次凝视这两方墓志,所见不仅是两位女性的生平,更是东晋门阀政治的缩影。
发布于:江苏省配资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