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昭勇将军”牌匾
上一集咱讲到了傅应嘉师出少林的故事,从今天开始,咱就要讲傅应嘉投身抗倭战场的生动故事。今天咱要讲抗倭英雄傅应嘉系列故事第二集:初露锋芒。
展开剩余74%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,傅应嘉参加乡试获得武举第二名,被授予把总之职,也就是做一个明朝军队的基层军官。上任伊始,就被派到福建前哨部队,到福州连江的小埕寨做一个把总。小埕寨为明景泰三年(1452年),为防倭寇内侵而增设,小埕水寨位于定海守御千户所前,有寨兵4402名。寨址以城堡为中心,沿城凿濠注水,绵延数千米,气势宏伟,与兴化南日山、福宁烽火门、泉州浯屿、漳州铜山并称当时闽海五大水寨,隶属福宁卫。它是镇守省会福州的咽喉和门户,地理位置非常重要。当时的倭患日趋严重,已经逐步由从小规模的流动抢夺骚扰,衍变成大规模的倭患,但因为前期明军疏于战备,各卫所的兵员缺额严重,用于海防的战船不仅破损严重,兵船数量严重不足。更令人担忧的是明军总体战斗力十分差,一是缺乏严明的军纪,二是没有充分的军事训练。同时,如何应对倭寇劫掠式的进攻,对明军官兵来说,是一个大课题。因此,抗倭的形势非常严峻。
傅应嘉上任把总之后,俗话说“新官上任三把火”,第二天清早就开始第一次点名。傅应嘉穿着整齐的军装早早来到了操场静候,一边拿着花名册详细点看,按照花名册登记全队实有人数应该是127名,但半小时过去了,只来了三十多名,一小时过去了,也只来了五十多名,不到全队的一半,而且来的士兵衣冠不整,手里没有携带兵器,有的站在队列里东倒西歪,嘴里还在打着哈欠。看到这个情景,傅应嘉表情非常严肃,立即命令每个人沿着400米左右的操场跑40圈(共12公里)。因为平时缺少训练,有的跑了一二公里已经气喘吁吁,有的跑不到一半脚上好像绑着称锤迈不开步,到了四分之三路程的时候,有的已经瘫倒在地,最后能够跑完全程的只有10名。随后傅应嘉又下了一道命令,任命这10名士兵为分队长,替换原来出工不出力、倚老卖老的分队长。过后,傅应嘉又对缺席的人员进行严查,发现有的长期溜回家,有的私自外出,有的听到命令因懒散惯了仍然无动于衷,还躺在床铺上呼呼睡大觉。对于这样的一支军队该怎么办呢?傅应嘉开始实施他的练兵计划。
首先练基本功。要求每个士兵每天做俯卧撑1000个,打沙袋1000下,练举重500下,跑步10公里,通过进行基本功的训练,来提高士兵的体质和耐力,磨练意志。傅应嘉还深知,“练兵必先练胆”、“练胆必先教技”的道理,因此“教兵之法必须练胆为先”、“练胆之法必须习艺为先”,只有艺精才能胆壮,胆壮才能兵强。傅应嘉在加强士兵基本功训练的同时,十分重视士兵对各种拳法、棍棒、刀、枪等“功夫”的练习,亲自教授少林拳,传授最拿手的少林棍法,要求每个士兵棍不离手,加强日夜操练。为锻炼士兵的胆量,傅应嘉还采取钻“死人坟”、晚上“摸岗摸哨”,设置敌情进行模拟演练等办法。同时,教育士兵要树立“投身军旅报效祖国是天经地义,保家为国效命疆场无尚光荣”的道理,激发他们练兵的热情和奋勇杀敌的斗志。而且严肃军纪,奖惩分明,要求每个士兵要严守军令,忠于国家,爱护人民。通过短短几个月的强化训练,整支部队面貌焕然一新,一支训练有素、军纪严明的“傅家军”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。
也就是在这时,傅应嘉接到军情密报,有一股100多人的倭寇乘坐贼船登陆后,正准备洗劫附近的乡里。傅应嘉当机立断,立即集合部队整装出发。因为这是傅应嘉带兵之后的首战,能不能首胜意义重大,再加上经过连续的严格练兵,到底这样的部队有什么样的战斗力,还是一个求知数。而这股倭寇多次流窜,为首的是一个名叫松田的日本浪人,武功很好,善使倭刀,性格凶恶残暴,杀人不眨眼,多次打败过官军,因此非常骄横。眼看这将是一场恶战。傅应嘉带领部队急行军,很快就到达预定地点,一眼看去,这股倭寇已呈分散队形,正准备向附近的乡里扑去。傅应嘉立即发出战斗命令,指挥部队迅速占领有利地形,准备随时接敌交战。随着一声号令,“傅家军”奋勇冲向敌阵,只见傅应嘉冲在最前面,舞起手中的大棍好像苍龙出海,势大力沉,不知死活的前几个倭寇顿时成了他的棍下鬼,士兵们见此士气大振。经过大约半小时的交战,“傅家军”大获全胜,杀敌67人,俘敌35人,只有松田在混战中见势不妙慌忙逃走,而“傅家军”只有三人负伤,无人阵亡,这真是一场痛痛快快的胜利。首战告捷,那么“傅家军”还会面临什么样的考验呢?请听下集分解。
发布于:福建省配资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